Jasmin Merdan©123RF.COM
Alex Polo©123RF.COM
沒有花草一心一意的做好自己,
春天就再也不是春天。
Jasmin Merdan©123RF.COM
Alex Polo©123RF.COM
沒有花草一心一意的做好自己,
春天就再也不是春天。
生命只是一段時間。
生命就真的只是一段時間。
可惜,
浮華虛榮浪費你太多時間,
而你一直都沒感覺。
當黑夜降臨,
連一縷陽光也無法保留,
當年華虛度,
任誰也無法讓時光倒流。
時間就這樣匆匆道別,
好幾次、很多次、無數次,
我想試著和以前無知的我對話,
但回首總是徒留遺恨,
因為他早已杳然無蹤。
日往月來,轉眼年老色衰,
曾經努力刻意忘掉的,
現在卻又浮至眼前:
「你的時間寥剩無幾。」
物是人非,往昔恍如一場夢寐,
當時深信未曾磨滅的,
而今認真思索卻也不復完整記憶,
僅能在模糊中翻找斷瓦殘磚。
原本一個個嶄新的今天,
被時間推移成人生歷程裡的昨天。
假使,你也曾對韶光的奔逝感到驚恐,
請聽從內在的這一股聲音,
勿再一次次充耳不聞,
因為它的確懇切地說出:
每個人的時間生命都是有限的。
在某一些特殊時刻,
你自個兒的內心悄悄低吟:
「每個人的時間生命都是有限的。」
無疑地,那是最誠實的忠告。
如果你連最誠實的忠告都不聽,
有生之年還該聽些什麼呢?
Bidouze Stephane©123RF.COM
Curioso Photography©123RF.COM
假如人生歲月是無止盡的,
那每件事都值得嚐鮮一試。
只可惜身命猶如電光石火,
所以,我們都應當好好想想,
這一生該運用光陰做些什麼。
能抓住的時間如寶物,
不能抓住的時間似流水,
輕視時間,何異於輕視生命?
荒廢了時間,也就等於荒廢整個生命。
「鐘錶,
可以回到起點,
卻已不是昨天。」
夢想,
橫跨年月將來,
但憑把握現在。
躺在病床上奮戰不懈,
只為了多活一天,
多與心愛的親人相處一天,
這是絕大部分生命盡頭的寫照。
時間與健康相同,
總要在木已成舟無法挽回以後,
才能讓人真實體會它的珍貴。
人生是什麼?
人生就是時間到了,
事情一件件自然找上你。
白頭髮、皺紋、記憶力衰退、
老花、探病、參加告別式……
這樣又過了一天。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把眼前的快樂搬至死亡面前,
假若依然欣喜,
那或許可以歸類為真樂。
其它林林種種、五花八門,
多數只是消耗時間與讓我們分心。
弗蘭克.赫伯特說:
「在整個宇宙中,
只有一樣東西是真正的財富,
那就是生存的時間。」
兩位數減兩位數,
推估自己大概還剩下多少青春,
每天花幾秒鐘練習算算減法,
可以讓人的腦袋變清醒,
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不一樣。
Alberto Loyo©123RF.COM
Anan Chincho©123RF.COM
人都會死,
只是遲早的問題。
這輩子,
你很難再聽到比這個更壞的消息。
一提到死亡,
感覺生命就無可救藥。
既生,
又為何要死呢?
我出生、
我生活、
接著我必須死去,
三句話已經把人生講完。
只是父母在決定生我們的時候,
他們八成沒討論那麼多。
我們都是非自願地來到世上,
因此長久以來,
我不懂為何人要慶生。
非自願的意思就是:
不自由,
似乎……像是另種形式的坐牢。
含苞待放的玫瑰,
怎會想到落花時節的凋零?
但是再美的花,
也終有香消玉殞的一天,
而且不一定是在春季過後。
在尚未意識到「生」的結局是「死」,
以為自己能在人生的舞臺永遠演出,
我覺得這個世界豐饒有趣;
在意識到人終將一死、絕無例外,
轉瞬間就要從人生舞台上被驅趕離開,
我覺得這個世界不分青紅皂白、荒謬絕倫。
死亡一刀劃下,讓過去的努力幾乎化為烏有,
生命的意義還能夠為何?
我只嚐到人生初始的小小甜味,
卻終身揹負包裹在其中的無盡苦味。
akiyoko©123RF.COM
Andrea Marzorati©123RF.COM
你願在情人的懷抱裡永恆,
無奈死亡告訴你:「不可能!」
每個人都只會在這個世界短暫逗留,
死亡所帶來恩愛別離、天人永隔,
正是世間最大最深的傷慟,
甚至一輩子再也快樂不起來,
比死亡本身還更令人憂懼。
理智上,誰都曉得人終歸一死,
但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
大家卻又鮮少把死亡當做一回事,
不僅認為死亡遙不可及,
甚至還幻想那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
一切的不幸都與自己無關。
千古以來,
人們最常犯的過失不是貪財,
而是一代代犯了輕視死亡的錯誤,
請想想:平時逞兇鬥狠的死刑犯,
何以在槍決前全身癱軟?
不對死亡做準備,
等到生死關頭才驚覺事情並非如我想像,
那一刻,所有的自以為是也將黯然崩潰。
每個人都能對生命提出一番論述,
每個人也都對自我的認識毫無懷疑,
但沒有人真正懂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也沒有人是真正瞭解自己。
除非……
他確實體悟死亡正站在生命的某處等待他,
這時候,人才開始學習這項功課。
一位船長如果不清楚大船還剩多少燃料,
要如何決定航線和靠泊的港口呢?
錶針已經壞了,就像人不知自己何時會死,
然而大家總自信會有滿滿的燃料,
可以隨意在汪洋無垠的海上盡情遨遊……
這種情形說他懂人生,
簡直如聾子聽到啞巴說瞎子看見鬼!
人生就是25+25+25的算術問題。
25歲時離開校園謀職,
初體驗社會百態;
工作25年後,
或許小有資產或許窮。
但無論如何,
此時你我都能從周圍的親友中發現:
總有人算不完25+25,
且將有更多人算不完25+25+25。
死亡就像一面鏡子,
它會完整地照映出事物的本質。
而在這之前,
你原本一直認為它們是如此美好。
英國作家伊恩.弗萊明:
「你只能活兩次,
一次是當你出生,
一次是當你正視死亡。」
鼓起勇氣時時把死亡拉到面前,
檢視每一刻自己生活的內容,
祝你生日快樂。
ariadna126©123RF.COM
Bidouze Stephane©123RF.COM
絕症,
就像賊一樣,
總是偷偷地來。
死亡,
則是他搜括一空的結果。
「無數人間事,飄然似白雲,
春花飛散落,人死亦紛紛。」
生不確定,死卻是必然,
省思生命,就從省思死亡開始。
「書」的存在是為了傳遞訊息,
「抽屜」的存在是為了收納物品,
那「人」的存在是為了什麼?
我為什麼而活?
什麼值得我奮力不懈以完成生命的意義?
生命隨時隨地都在詢問我們,
或者說,死亡隨時隨地都在詢問我們,
給不出答案,
可遠比交回一張零分的考卷還糟。
當發現死亡是生命旅程的一部份,
人也不禁對自身的存在起了疑問,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哲學家巴斯卡:
「人只不過是一枝蘆葦,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
但它卻是一枝會思想的蘆葦。」
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
就在於我們具有理性推考的能力及好奇心,
蝸牛伏貼著地面匍匐一輩子,
至老到死仍不知地球是圓的,
而身為人的尊嚴,
就是很慶幸至少還知道這一點。
在活著的每一天,
我思考死亡所帶來的涵義,
何以我無法停止這樣的思考?
因為我無法拋棄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吉姆.卡羅爾說:
「良心告訴我們的,並沒有死亡多。」
死亡看似會摧毀人,
但省思死亡與正視死亡,
則能挽救日漸枯槁僵化的生命。
諾曼.卡曾斯:
「死並不是人生最大的損失,
雖生猶死才是。」
生存的意義,
並非只讓日子繼續滾向前而已,
假如人不想在步入年老後內心只剩懊悔,
此刻就應該活出真正的生命。
掛記著自己的死亡,
可以使人產生向上跳躍的力量,
「唯有走過最深的幽谷,
才能體會登頂後置身山巔的壯麗。」
痛苦,往往是偉大的開始,
當你發現其中潛藏奧義,
便不若以往覺得苦到無法下嚥了。
irkiev©123RF.COM
Betty Shelton©123RF.COM
威震歐亞非三大陸的亞歷山大大帝,
三十三歲命危時吩咐身旁的侍者:
「等我斷氣後在棺材兩側鑿洞,
讓我的手可以伸出棺材外,
接著把它抬到街上遊行,
我要令世人親眼看看,
像我這樣戰無不勝的人,
死後也是落得兩手空空。」
人在臨終前的悔悟雖然誠懇,
但也等於對過去的自己下了最大的否定,
平日得過且過不願好好審視死亡,
最後人生就免不了昨是今非、白走一遭,
因此,蘇格拉底亦曾感嘆:
「未經思考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哲學家海德格說:
「只有死亡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生命或財產究竟而言,
人們向來只有短暫的使用權,
從來都沒有自認為的永久所有權。
因為等無常一到,
生命馬上化成骸骨,
財產則變為遺物,
什麼都再也不是你的。
「為什麼會是我?」
「這該不是真的吧?我可不可以不要死?」
「上天怎麼可以對我這麼殘忍!」
「究竟我這一生有何價值?」
這是安寧病房裡患者經常出現的吶喊。
請問你,現在是否就能替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因為屆時身旁的至親好友,
也很可能還沒開始對死亡做準備,
這些拋問只會使大家尷尬為難、不知所措,
還讓他們由於你沒有好走而心碎。
談到死,
你我都是一樣的。
談到死,
誰與誰都是一樣的,
如果有誰與別人不一樣,
靠的一定是精神層次的差別。
千萬別忘記--
不在於你開什麼車,
也不在於你住什麼房。
生命無法用財富來成就意義,
因為,不管地球如何進步,
這個世界註定貧窮人永遠佔多數。
其實是貧、是富,就如樹上的枝葉,
一棵樹木存在的意義,
從來都不是決定於枝葉的數量,
所以,人也不用過於強調金錢有多重要。
生命意義的真諦,
並不會像億萬財富只有少數人能達到,
相反地,
生命的意義正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成就,
以哲學上的目的論*而言,
這就是宇宙何以會出現的理由。
你我都有一顆心,
生命意義的解答就在心靈,
不分智愚聖凡、不分尊卑貴賤,
宇宙天地給人們平等的機會去成就心靈。
*目的論:宇宙萬物的生成與運行,皆有其理想之目的,絕非僅是盲目作用而產生;機械論則認為一切都只是物質及運動的表現結果,宇宙及人生並無任何意義。
Anton Foltin©123RF.COM
Anton Foltin©123RF.COM
當一個人什麼都沒有的時候,
想要的只會是一點點,
只要一點點,
就能讓人感到很幸福。
當一個人什麼都不缺的時候,
想要的卻反而可能變為無限--
貪婪、野心和虛榮紛紛起而作祟,
沒幾個願意回頭要自己的胃口縮小。
文明越進步,
時代越發達,
人們就越相信唯有致富才能過得快樂。
我懷疑這是不是也算中邪?
如果你是中產階級,
富豪有的,
哪一樣你沒有?
他有吃的、住的,
你也有。
他有汽車、存款、出遊計劃,
你也有。
縱使他有琳瑯滿目的生活用品,
然而,沒有半樣你的家裡會有缺。
相反的,你有賢淑溫柔的妻子,
富豪不一定有。
你有乖巧懂事的兒女,
富豪也不一定有。
你有相知相惜的摯友、強健少病的身體……
富豪都不一定有,
所以說,人生要怎麼比呢?
我們常只看見人家的幸運而好生羨慕,
卻忘記惋歎別人的不幸,
或許,富豪也正望著你的幸福而企慕不已,
並且只恨有些東西無法用金錢交換。
該是我們的,
自然不用太強求,
因為老天爺沒理由須要欠我們什麼。
少欲知足而樂,
永遠勝過求之不得而苦。
本心才是快樂的泉源。
只要你所做的事觸及本心,
與自己原本純淨無染的面目靠近,
每艘流浪已久的扁舟,
都將停泊在寧靜幸福的港灣。
「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
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會感到悲苦,或者感到愉悅,
都是自我心理主觀的感受,
換成別人來想就不一定這樣。
當你往上比,快樂就遠離,
當你往下比,幸福便不請自來。
Maksym Protsenko©123RF.COM
Phakamas Aunmuang©123RF.COM
只要有人問「什麼是快樂?」
這顆星球上的愚昧眾生,
又開始熱鬧地各吹各的調。
例如成吉思汗曾策馬於草原說:
「人生最大的快樂,
在於四處追殺你的敵人,
侵略他們的土地,
掠奪他們的錢財,
然後聽著他們妻子兒女的痛哭聲。」
眼前的歡愉倘若是不計後果的痛快,
那麼快樂到底是一碗蜜糖,抑或毒藥?
成吉思汗揚刀血刃時,
大概自認是天底下最意氣風發的人了,
然而且聽佛陀的教誨:
「不知因果業報的法則,
乃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
真正感到活得快樂的人,
往往並非因其人生境遇有多如意,
而是他們對於生命裡的起伏得失,
常常擁有令人讚佩的良好心態,
能夠隨遇而安、胸襟寬大。
金銀銅鐵無法感受自己是否快樂,
所以,快樂完全是心靈的和諧呈現。
如果世界上有什麼方法最容易解除痛苦,
同時還能最快速讓人獲得快樂,
這個方法一定是--轉念。
從任何角度,
人都可以為自己找到不幸福的理由,
從任何角度,
人也可以為自己找到很幸福的答案。
人生過得太順遂,
日子久了,
對生活便失去正念。
忘了世事無常,忘了時光飛逝,
忘了謙沖自牧,忘了感恩惜福,
忘了很多簡單又基本的道理……
因此,生命無須擔憂歷經坎坷磨難,
但求每個時刻嚐出菩提*真味。
*菩提:覺悟,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解脫之智慧。
就算是一根腐木,也有燃燒發光的價值;
哪怕是一把不起眼的泥土,
也能將自己鋪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
當你體悟到生命的真諦,才是人生中的大樂,
對於生命懷有信念的人,縱使日子過得艱辛,
內心依舊能感到安穩踏實,因為他早已了然於胸:
無愧的良心為所當為,
才是晚上睡覺時最溫柔的枕頭。
Jill Lang©123RF.COM
Kati Finell©123RF.COM
生命是什麼?
你平常的所思所想,
就是你的生命。
生命中沒有慈悲、沒有智慧,
就彷彿一棵樹未曾開花、也未曾結果,
聚集不了鳥獸昆蟲棲息。
如果,我們的存在無法對他人產生正面意義,
毫無疑問地,此生的價值也將不足掛齒。
哲學家奧古斯丁說:
「壞習慣如果不加以抑制,
不久就會變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每做一件壞事,
就是為自己的人生減價,
露宿街頭的乞丐,
從不詐騙,也不願偷竊,
永遠比犯罪的人尊貴。
一帆風順的日子,
無法為生命帶來深刻的啟示,
總要遭遇逆境包圍,
人才有機會更瞭解自己。
仁義道德,聽起來陳舊過時,
離你的生活也似乎遠如南極洲。
但直到某天,當你發現在外面吃一頓飽,
烹煮的食材、醬汁、佐料……
大概只剩「鹽巴」是天然無害的時候,
你應該就能明白,
企鵝為什麼會選擇落腳南極洲。
人,
總是對有錢人多一份殷勤,
對窮人則多一份冷淡。
不過我們應該想想:
有錢人何時曾賜給你恩惠,
而窮人又何時曾向你乞求施捨呢?
職場上,當你挑簡單的做,
待遇自然低,日子過得吃不飽又餓不死。
人生也是如此,
凡是「高難度」的情操,
每一樣都離不開縮小自我、捨己為人。
生命的價值永遠由自己決定,
當青春已逝你感嘆人生只有這樣時,
不妨想想你是否專挑簡單的做。
如果你沒有餘力行善,
職業的選定就更顯得重要,
凡是秉著良心做好一份正當工作,
它的貢獻便日日夜夜,聚沙成塔。
反過來,非正當的謀生手段,
為惡造孽也是日日夜夜,涓滴成河。
愛因斯坦說:「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可怕。」
不過,有樣東西我倒認為比複利更可怕,
那就是日日夜夜,
因為,銀行利息一年只算一次。
Leonid Ikan©123RF.COM
maeterlinck999©123RF.COM
詩人威廉.考珀說:
「當你找到了生活目標,
然後充滿信念去追求,
你就能夠活得很滿足。」
威廉.考珀講得有道理,
但人們只是把目標訂得很低階,
低階到與其說那是目標,
還不如說它是欲望。
欲念,
會將我們的思緒團團包圍,
很快地,
許多事就開始被它牽著鼻子走。
不只心神不寧,
而且經常難以自拔,
喜樂由它,
哀怒也由它,
再也不是自己的主人。
愛情是什麼?
愛情就是經常讓人什麼都看不見,
所以,
接下來才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你的生命有限,
怎麼看都真的不多,
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眼光裡。
偶爾有人讚美,
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想談論這件事,
常常只因為你愛聽,
他就講一下,如此而已。
「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擁有良好的品格能自吐芬芳還是比較實在,
不會因為沒有人欣賞就不香。
愚者一向靠「擁有」來獲取成就,
所以他們的人生免不了爭奪;
智者卻經常藉由「放下」來獲取喜悅,
因此他們的人生大多得以超越。
看別人穿金戴銀、擁有名車豪宅,
你可知道除了來自繼承,
風光的背後往往不是滄桑,就是骯髒。
一個心術不正的人想鹹魚翻身,
卻遍尋不著簡單快速的途徑,
最後必定選擇踩倒別人、踏身而過,
不只犯罪如此,
商業上的炒作、剝削亦是如此。
當你瞭解致富背後的真相,
方知虛榮是人心與世界墮落的根源。
Viktor Fischer©123RF.COM
Porntep Kawjun©123RF.COM
有一種果實,世上最甜美,
它,就在我們胸前。
我們不需特別做什麼,
就能感到具足與寧靜,
可是如果我們一直想做什麼來追求快樂,
那麼永遠只能得到短暫、而且不實的結果。
因為心的本質就像一碗水,
不停地搖晃它,
住色生心、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永遠也看不見它真正的面目,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當我們了知歡愉的背後隱藏空虛,
而空虛的背後又帶來痛苦,
我們便能慢慢放下對外境的執著,
內心的欲求少了,
寧靜的喜悅便自然從心中生起。
此時,我們才會突然明瞭,
原來寧靜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椅子,靜靜地立在那裡,
一個人坐在上面一會兒,離開。
不久,又來一個人,
看到了,也坐了下來,又離開。
椅子,仍然靜靜地立在那裡,
誰來了都一樣,安詳而沒有我執。
剪刀,靜靜地躺在那裡……
萬事萬物的確都在說法,
但它們總是默默不語,
因此只有寧靜的心才能夠覺察。
內心脫去塵垢,
便能直接與天地產生共鳴。
深秋樹下,
一片黃葉的飄落,
代表的是無常、苦空、與生命的輪迴。
春雨初晴,
一根新芽的吐露,
代表的是緣起、希望,與自強不息。
當我們細細品味出寧靜的情調,
生命就從此轉化,
因為心是奇妙的東西,
越接近本性就越感到喜悅。
我們還需特別做什麼來追求快樂?
我們的眼睛在燃燒,耳朵在燃燒,
連嘴巴也在燃燒,
整顆心一刻也沒休息--
熊熊烈火,
就這樣把人的原本面目燻得灰煙朦朦,
連認識自己的能力也沒有。
我是誰?離開這些色聲香味和欲望,
還有另一個「我」可得嗎?
有,當然有。
只要我們找回無污染的本性,
就可啜飲自性的純美。
鄰居三姑六婆的閒言閒語,
你知道不聽不看不爭不言落得輕鬆,
至於先樂後苦、燎原成災的欲望,
何不嘗試一樣選擇關閉感官不理不踩?
心頭上的燃燒燄火滅熄,
換裝登場的便是寧靜的清涼。
為什麼人始終得不到寧靜?
總是無法弭平生命的虛渺空洞感?
因為,七情六欲和一顆不安的心,
並無法帶引我們見到真正的自己。
一生在森林裡苦修的比丘阿姜 查說:
「喜歡」的情緒有毒,
「不喜歡」的情緒也有毒,
它們都會阻礙人內心的解脫。
是的,就是這份貪愛和分別,
徹底擾亂了原本澄明潔淨的心靈,
且讓你我超越「喜歡」與「不喜歡」,
以平常心生活。
心本來是具足的,
只因雜染要得太多反令貧窮,
而當我們又回到寧靜的自性,
便能對生命重新報以會心的微笑。
Somnuek Saelim©123RF.COM
Viktor Fischer©123RF.COM
人生在世,
總是花最多的時間,
在積攢有形有價的身外之物,
卻花最少的時間,
在涵養無形無價的生命情調。
物質和精神,
相較之下哪一個重要?
我不知道。
但記得賈伯斯生前曾說:
「我願意把我所有的科技,
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
科技的新發明從沒有奇蹟,
因為它沒辦法讓人長生不老,
也無法令世界就此公平正義,
為它著迷或愛不釋手,
最後往往屈身變為它的奴隸。
人,只有心靈可能發生奇蹟,
在這座聖潔芬芳的殿堂裡,
你有機會成為國王。
追求外在的裝扮,
容易,
追求內心的莊嚴,
艱難,
因此可以猜想,
人總是挑簡單的做。
何謂價值觀?
選擇什麼跟著你一輩子,
就叫價值觀。
世事總有兩面,
善良與邪惡、誠實與巧言、
溫柔與冷漠、莊重與膚淺……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選擇,
它們也隨時隨地輝映人的情操格調。
真誠、柔軟、睿智、純潔、
正直、無私、刻苦、謙遜、
慷慨、感恩、關懷、寬容……
如果你熱愛生命,
並且期盼人生綻放璀璨的花朵,
此刻就應承擔生命,勇於為心靈澆肥。
存在的意義是為自己創造精神上的價值,
同一時間也為宇宙天地創造了價值,
等你我到達人生終點揮別過去,
精神資糧才是唯一帶得走的寶藏。
Yakov©123RF.COM
Zhang Yongxin©123RF.COM
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每個人便都願意對別人好。
但或許正因為不知自己的死期,
所以,大多數的人只願意對自家人好。
你還能找出比人性更奇怪的東西嗎?
死亡的事從不簡單,
不然,醫生和護士就不會那麼忙。
願意事先對它預做準備,
才配為生命的勇者。
越看重自己、越貪名好利,
就越恐懼死亡;
越在意外貌打扮,
越花費心思寵愛身體,
就必然越害怕自我生命的消逝。
因此,一個人到底怕不怕死,
不用聽他嘴巴上怎麼說,
只要看他平時如何對待自己,
便能直接得到可靠的答案。
生活中的苦澀,
帶給我們警惕、覺悟,
連死亡,
也有其值得探尋的涵義。
無論什麼事讓你貪戀、生氣、迷惘……
請記得自己終將一死,
十之七八的煩惱都可茅塞頓開。
只看生,容易成為愚人,
只看死,容易掉進虛無。
所以活著,
就是要看生也看死,
看死又看生。
這並非扞格矛盾,
因為就像過馬路一樣,
總應該左看完右看,
右看完再左看,
如此才能正確地跨出腳步。
蘇格拉底說:
「人生最重要的事,
莫過於認識你自己。」
向別人侃侃而談的自我描述,
一點兒都不算認識自己,
尤其如果還抱持幼稚古怪的想法:
明知自己會死,
腦子裡卻只想活得更舒適高調。
Remus Cucu©123RF.COM
Sakhorn Saengtongsamarnsin©123RF.COM
人生最多幾十年,
但是提及這個世界的不好,
卻可以講千年、萬年。
此生,如果我能阻止一顆心被污染,
我將相信自己沒有白活。
人原本就不屬於這個國度,
不然我們就不會死去。
這樣思惟,
能幫助你放下並獲得平靜。
國學大師的絕筆是什麼?
梁文薔這樣寫著:
「父親強烈的求生欲望一直支持他到心臟停止,
他留下的五句絕筆之一是『我還需更多的氧』。
沒想到父親留在人間最后的字跡,
竟然是這樣的求生呼號。
每想到此,我便有肝腸寸斷之感。」
梁實秋先生因心臟病呼吸阻塞,
臨終前扯開供氣不足的小氧氣罩,
高喊「我要死了!」「我就這樣死了!」
也許,先生是菩薩化身示現,
讓千千萬萬的後輩聆聽寶貴的一堂課:
產業領域裡的巨人,生死課題上的侏儒,
是悲劇中的悲劇。
相對於博覽群書、滿腹經綸的國學大師,
目不識丁的廣欽老和尚,卻是公認的一代名僧。
廣欽法師從三十五歲起夜「不倒單」,
八十多歲以前,除雨天外,夜間恆露天打坐;
晚年,則改在室內或廊簷下,但仍然常坐不臥。
九十三歲當年,預知時至宣告二月八日示寂,
經大眾再三懇留住世,才答應延遲五天。
二月九日,廣欽法師於承天寺召集弟子一一囑咐,
事畢,回妙通寺日以繼夜打坐念佛。
二月十三日,法師雙目清徹,定靜從容並無異狀,
至下午兩點左右,於念佛中忽開口說了遺偈:
「無來也無去,無代誌!」(閩南語)
說完,並且向徒眾點頭微笑,閉目安坐。
過不久,眾人見老和尚不語不動,乃趨前察看,
此時才知他已湛然圓寂。
生之可喜,死之可悲,是我輩凡夫的一般心態,
而古人云:「坐脫立亡」、「生死一如」,
今有廣欽法師坐化,前有妙善法師站立往生,
兩位高僧生死逍遙、樹立典範,皆何等自在!
Vira Dobosh©123RF.COM
Yanika Panfilova©123RF.COM
一個富人,死的時候驚慌怖畏,
一個窮人,死的時候灑脫無憾,
如果讓你二擇一,
你會挑選什麼樣的人生故事?
每個人,
都只能以最真實的自己來面對死亡,
平時生命在做抉擇時,
往往也僅決定於你要看短或看長。
小人物,
如何活出美麗的人生?
要怎麼體驗生命的偉大?
真誠就是一種美麗,
當你依能力所及為他人付出,
便是偉大。
那大人物呢?
大人物通常有自己的想法,
我們說也說不動。
人死後有沒有輪迴,
不一定要靠宗教解釋,
我深信絕對有。
此話怎講?
例如人品太爛了,
需要很多練習,
這輩子學不來,
下輩子一樣要補課。
對於饕客而言,
動物的死,
是美麗且必要的疼痛。
但對於生死有深刻思索的人,
卻樂意做一位素食主義者,
因為從自身的不願死亡,
將心比心牲畜的生存願望,
這個過程便叫做慈悲。
馬可.奧理略《沉思錄》:
「不要像彷彿你將活一千年那樣過日子,
死亡窺伺著你。當你活著,
當善在你的力量範圍之內,你行善吧!」
馬可.奧理略生於古羅馬時代,
是東西方歷史上唯一真正的哲學家皇帝。
對於一位君王而言,心靈怎麼還會有欠缺?
會的,當然會,只要人活在有限的時間裡。
奧理略盡一生努力讓自己的內心達到純粹寧靜,
最終譜出迴盪千古的生命之歌。
Martin Bergsma©123RF.COM
yod67©123RF.COM
凡是簡單的東西,多半沒有太大價值,
也無法讓人產生感動。
對自己好很容易,想對別人好卻相當難,
所以在生命價值的追尋之路,
寧願燃燒迸裂發光,也不可日漸褪色腐朽。
只要還留有一口氣,
你我都應保持對這個世界的關懷,
因為,人一旦讓自己的關懷隨風遠去,
或許你依舊睡覺吃飯,
然而雖生猶死的軀殼已不叫真實的生命。
人死後,
還能不能以另外的生命形式存在?
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理由一點都不難--
我們現在居住的地球,
是以金錢和權力所主導的世界,
相對而論,
宇宙中也會有以品德和內涵所主導的世界,
這並不一定要透過邏輯佐證,
事實上你可以藉由心靈相犀直接到達。
智械機巧、胡作非為、顛倒是非……
不管旁人對你做了什麼,
凡是不安好心,便離「道」越遠,
離「道」越遠,也就離解脫越遠……
輪迴苦海,
我也不知道他最後會漂蕩到哪兒。
思惟至此,
憐憫及寬恕就一點一滴油然而生,
自己也得到寧靜。
當有朝一日死去,
閻羅王不會想看每個人存摺裡的數字,
也不會想看你累積大半生的自拍照,
因為那些玩意兒祂都沒興趣。
祂只提著毛筆開口問:
「這一生,你曾下多少功夫潔淨自己的心靈?」
「這輩子,你曾拯救過多少孤苦無依的靈魂?」
閻王殿裡還圍繞著一排排的僚佐,
包括牛頭馬面之類,
如果無言以對會十分尷尬。
夜晚凝望星空,
你能夠想像現今這個宇宙有多大嗎?
讓我用比喻幫助理解。
首先,請推估一個問題:
「地球上有多少粒的細砂?」
然後,再猜測第二個問題:
「宇宙裡有多少顆恆星?」
你可以一邊思量一邊外出散步,
然後從此刻起,
不論你行走在地球的哪一處海濱沙灘,
或者地球的哪一處黃塵沙漠,
只要你彎下腰手指隨意沾起一粒砂子,
這粒砂就相當於宇宙中的一顆恆星。
從恆星的數量可知,
宇宙是何等地浩翰無垠,
而人的存在顯得多麼渺小卑微,
你說生命的意義能夠是什麼?
以有形的來講,
所謂的豐功偉業都只不過是自吹自擂,
甚至人類連生存的時間尺度,
亦短暫如朝生暮死的蜉蝣。
基於這樣的觀察,
我們根本無法用有形的建樹來完成生命的意義,
這條路既然行不通,
就只剩一條追尋無形的精神價值之路。
縱然讓你窮其一生苦思竭慮,
也不會再蹦出另外第二條路。
maridav©123RF.COM
Anusorn Phuengprasert Na Chol©123RF.COM
如果,
人的觀念是把身體視為全部的我,
同一時間便等於走向虛無主義,
不但生命的困境無解,
此生的努力也難以找到真實的意義,
因為,凡是有形的物質最終必註定消滅。
在我個人的觀點,物質只能創造物質,
所以就算再多的物質積聚一起,
不管怎麼排列組合,
也無法產生會感受、思考及行為的精神意識,
意識並非藉由物質的條件而成立。
從這樣的論點反推:
物質當然也只能摧毀物質,
物質永遠無法消滅無形的精神意識,
就像天是天、地是地,
兩者可共同運作,但本質終究各異。
由此,人死身軀自然歸於塵土,
能夠存在且延續的,只有心靈的品質,
這亦可解釋為何每個人的天生氣質不同。
既然物質只能生產出物質,
那精神意識從何而來?
其實,精神意識「本來就一直存在」。
雖然人的理性難以想像「本來就一直存在」,
但倘若仔細觀察生活裡的「時間」,
平日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時間」,
特性便類似如此。
你很難說明宇宙中的「時間」從何時開始,
也很難說明它哪時候會完全截止,
所以時間是無始無終、本來就一直存在,
並非藉由什麼東西創造而來,
每份生命的「精神意識」也是同樣的道理。
或許,大家暫時不容易消化這樣的觀念,
但它卻比你過去所接納的生物學「無中生有」,
合理太多、太多了。
因為不管物質或意識,
「絕對的無」空無一物是不可能生「有」的。
依照能量不滅定律:
能量既不能創造,也不會消失,
它只是改變形式。
究竟來講,
物質僅是轉化形式並沒有真正毀滅。
那精神意識呢?
更沒有理由不是如此。
假若你不曾因為誕生在這個世界感到不可思議,
人死後再誕生第二次,又何須感到詫異呢?
「能量既不能創造,也不會消失,
它只是改變形式。」
不是被創造而來,
日後也不會消失,
這不就等於意謂「本來就一直存在」嗎?
既然「能量」可以本來就一直存在,
「精神意識」又有什麼原因不可以呢?
byrdyak©123RF.COM
Puntasit Choksawatdikorn©123RF.COM
假設早上起床後,你感到有點兒無聊,
於是心裡便猶豫該找朋友喝下午茶,
或趁著天晴把椅套拆下來洗一洗?
最後,你決定什麼都不做當個懶骨頭,
走進房間矇起棉被繼續睡回籠覺。
如果,我們分析這一連串的想法和作為,
你說從頭到尾是誰在主宰及決策呢?
你會答:「就是我啊!是我在主宰及決策。」
那我問你什麼是「我」?
你說「我」就是指「我這個人、這整個身體」。
若這樣,
人的身體有兩百七十多種、約六十兆顆細胞,
請問是由誰來發號施令要你這樣想、這樣做?
你回答是你的大腦。
接著我又問,人腦內有近一千億顆的神經細胞,
是誰要你這樣想、這樣做呢?
如此一直往上追溯,最後,
你只能答「我大腦裡某個地方的某顆細胞」,
或「我大腦裡某個地方的某一小群細胞」。
討論至此,我只好說:如果是「某一顆細胞」,
那你的身體就是總統制,
而若是「某一小群細胞」要你這樣想、這樣做,
那你的身體就是內閣制。
舉這個例子,
目的無非只想說明這些都是不符合邏輯的,
因為假如我們把各種骨牌譬喻成細胞及神經傳導,
總要有某個力量先推倒第一片骨牌,
接著骨牌才會起連鎖反應依序倒下、運作,
但人每天進行了無數次的思考、決策和行動,
卻找不到率先推倒第一片骨牌的最源頭,
這當然是無比的奇怪又荒誕。
由於在物質的身體裡尋覓不到這位「指揮官」,
而人又很確定有指揮官不停地對身體發號施令,
因此從這個地方便可證明,
人的「精神意識」並非由身體細胞所構成,
也就是說,人的精神意識並非由物質所創造,
所以當身體崩解、細胞死亡的時候,
那只是「物質」的死亡,
「精神意識」並無理由必須跟隨斷滅。
身體既非真正的我,
那麼隨境而起的念頭,算是真正的我嗎?
答案也不是。
凡夫俗子的念頭非但千奇百怪,
同時,由於外在的境遇變化不定,
所以人的內心總是紛擾散亂、煩惱不休。
倘若,我們把「海洋」比喻成「本心」,
每個人心中起起伏伏、不斷湧出的念頭,
就宛如大海上隨風而生的波浪,
我們不能說見到波浪就等於認識大海,
畢竟波浪只是波浪,
波浪的本質依然是生生滅滅、喧喧囂囂。
而此刻人應該覺醒的是:
在滔滔洶湧的波浪底下,
還存有一個寬闊無邊、深遂無垠的世界,
那才是「海洋」真正的面目,
它是如此寧靜、安詳、具足、不生不滅……
因此你也可以稱它為「不朽」。
其實,我們原本就是大河裡的一滴水,
是具足的一份子。
可是,等到水滴與河流被強風或巨石分開,
從此成為空中飄蕩的水珠,回不了深濬的大河,
因而產生「我」的概念,有「我的」七情六欲。
人的困頓正來自於這種分別意識,
我們只知無法擺脫煩惱,卻不知它從何而來。
如果你不明白自己與河流是一體的,
必定會感覺孤寒恐懼,
但無論水流是否分為許多小水滴,
水始終是水,生與死的道理亦然,
瞭解這個事實便不怕死,人生也不致於過得艱難。
當水滴落入寧靜的河裡,回到原來的歸宿,
水滴將不再生起自我的執著,
因為它已重返最初的本性,從容自若。
*本篇參考、改寫自鈴木俊隆禪師的「觀瀑布也觀人生」,原文頗長。
Eleonora Vatel©123RF.COM
「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你問。
請看窗外春滿華枝,
那一心一意綻放芬芳的花,
你說它們的生命有何意義呢?
花,只管竭誠盡心地活在每個當下,
而望著花的你,
無欲無念、欣然具足,
此時物我兩忘,
亦已無對意義的詢問。
看盡世間善惡,嚐遍人情冷暖,
生命,就像一座永不停工的試煉場,
正處處磨鍊著你對心靈價值的堅貞,
總得這樣一次再一次錘鍛,
才有辦法至誠感天,才算通過了檢驗。
啊!再也不迷惘!一切終究是公正公平的,
只有生得完滿的人,才能死得完滿。
印地安哲人瘋馬說:
「今天是死去的良辰吉日,
因為我生命中的一切均已經到齊了。」
Yakov©123RF.COM
Dmytro Tolmachov©123RF.COM
三年前的今天,
病痛迫使她不得不放棄身體,
妳們全家一定悲愴萬分。
三年後的今天,
不知妳能否體會生與死都只是表象,
人未曾真正的生,
也未曾真正的死,
因為在生與死的背後,
還有一個「不朽」的存在,
這個「不朽」並不像世間之物會起起落落,
相反的,這個「不朽」是不生不滅的,
所以當然也超越生及死。
如果問人活在世間到底有何目的,
或許,
試著去接觸含藏在心靈背後的那個「不朽」,
就是我們有生之年最重要的事,
其它都只是次要的。
倘若瞭解這個道理,
雖說有出生必定有死亡,
但此時的死,
就只像脫去一件殘破的衣裳。
我相信妳母親一定在天國或淨土的某處,
遠遠帶著微笑凝望著妳,
就如當初妳還是個嬰孩時,
她用臂膀將妳擁懷在心窩那般凝望著妳。
二十幾年前的某個夜晚,
妳母親曾在電話中對我說,
現在當個好孩子,
以後長大出社會當個正直有用的好人,
就是最大的孝順。
今晚,
我也把這席話轉達予妳。
希望妳永遠過得好。
*此篇是作者慰問一位朋友的簡訊,寫於她母親的忌日。
大哥:
面臨現在的處境,
最重要的是內心要放下這個軀體,
就像平時我們脫下一件已經破掉的衣裳一樣。
自古以來,不管聖賢或凡夫,
每個人的軀體終有衰敗毀壞的一天,
沒有人能例外,
然而生與死都猶如在演一場戲,
因為我們的本心*是沒有生死的,
也就是說,
我們的本心事實上是不生不滅的、
是無來也無去的。
大哥!
雖然生死無常總由不得人,
但真理並不是這樣,
真理是永恆的。
只要擁有正確的信念,
明白原來本心是超越生死的、是圓滿具足的,
我們就能夠安詳。
在這一世出生以前,
我們已曾經擁有無限的過去,
而在這一世以後,
我們也將一樣擁有無限的未來,
如此思惟,內心就可獲得寧靜。
一個對生死已經了悟的人,
他的死就像雨水輕輕落入大海,
回歸到真性,
這是每個人終究應該要走的路。
所以我相信,您與您的家人、
您與我們林姓家族的人、
您與很多曾經有緣份的人……
有朝一日大家都會回到寧靜解脫的彼岸,
再相逢重聚。
*或者說佛性、覺性,即自己本來之真如心性。
*此篇是作者幫太太寫給堂兄的簡訊,傳給堂嫂由堂嫂代唸,數日後,堂兄病逝於醫院。
Bidouze Stephane©123R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