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erjohn©123RF.COM
Leonid Ikan©123RF.COM
佛教徒是否該吃素?
曾經有一些讀者寫信問我,佛陀不是沒吃素嗎?為什麼你要鼓勵大家素食呢?我對這件事的回覆如下----
一、
素食主義將是世界潮流,因為它與抑制全球暖化、提升心靈層次、解救動物生命、環境保護、健康養生、世界和平……息息相關,所以當然要推廣。推廣素食,並不一定要和宗教綁在一起。
二、
至於是否「佛陀沒吃素,因此佛教徒就不需要吃素」呢?話倒不能這樣說。就像佛陀在那個年代應該是打赤腳的,但並不代表2500年後,佛教徒都還要打赤腳出門。
佛陀沒吃素的原因,是由於宗教領袖本來就比較不適合吃素。佛陀是生活於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倘若他規定出家及在家弟子全部要素食,光在家弟子可能先跑掉一半,這樣是要如何發展才剛誕生的佛教呢?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在「弘揚佛法」與「教人素食」之間, 當然以「弘揚佛法」為重。尤其,古時候食物來源十分有限,社會基層的民眾吃不飽或營養不良可能是常態, 情況宛如現今的非洲。此時如果又嚴格要求必須素食,確實較為窒礙難行。
以上敘述的是當時的背景。但從工業革命及農業革命之後,除非發生戰亂,否則普遍大眾已不太受糧食短缺的威脅。英國及德國皆有大量的素食主義者,代表縱使禁絕肉食,人家也可以過著高品質的生活,這宣告所有的因緣條件已經成熟。後世的佛教徒在傳播佛法之餘,也應盱衡整個時代的變遷。
還有一件事很重要--並非佛教徒殺生吃肉就可不必負擔因果。所以,如果認為「佛陀沒吃素,因此佛教徒就不需要吃素」,這個邏輯很古怪,希望別把這樣的邏輯視為真理。
總之,把它套用在別的地方也一樣很古怪,例如:「佛陀沒去過某個地方,因此佛教徒就不需要去某個地方」、「佛陀沒使用過網路,因此佛教徒就不需要上網」……
三、
在2500多年前,也就等於歷史上周朝的春秋時期,那仍是很原始的環境。在上一點有說過,是因為環境背景不得已,所以佛陀及耶穌等宗教領袖才沒有嚴格去否定肉食。
請注意一個訊息。
與佛陀年代相近的西方哲人--蘇格拉底,他都能慈憫動物而選擇素食。佛陀比蘇格拉底偉大億萬倍,難道佛陀不也是這樣想的嗎?蘇格拉底可自由選擇素食,原因是他不用考量其它面向的問題,自個兒覺得好就好。
佛教徒應深刻去瞭解其間的道理,而非找尋讓自己懈怠的藉口。
這就像目前國外的素食主義者,十之八九都不是吃宗教素,他們主要是為了拯救動物寧可不吃肉。講求慈悲為懷的佛教徒若表現得不如人家,這樣會發生古怪的現象。拿其它事來舉例亦相同,比方許多人在丟垃圾時會主動垃圾分類,假使身為宗教徒懶得分類,道德標準要是比別人低落,大家的內心將如何看待此人,及其所信仰的宗教?
四、
許多人可能都忘了佛陀出家前的一段事蹟。
佛陀出生於印度北部的迦毘羅衛國,原本是悉達多太子。有一天他與淨飯王郊遊,看到農夫裸露上身在烈日下耕作,田中的老牛辛苦勤勞拖著犁,卻仍被鞭打得皮破血流。接著,又目睹鳥雀競相啄食被犁翻出的蟲及蚯蚓,讓悉達多太子內心產生無限的哀憫。於是他在路旁的閻浮樹下坐著沉思,淨飯王瞭解這經過之後,想起早年阿私多仙人的預言,才開始防範太子出家。然後再接下來,也才有出東門、南門、西門分別看到人有老、病、死之苦,因此想尋找人生究竟的解答。
事情的時間順序是這樣。既然佛陀同情老牛被農夫無情地鞭笞,悲憫世間眾生互相吞食,他當然不會贊同人去吃動物,這又是很容易懂的道理。
至於後來為什麼佛陀在成立僧團之後沒規定弟子要吃素,除了順應眾生以「弘揚佛法」為重,另一項因素就是原始佛教規定日中一食,他們飲食的來源是托缽,因此對於民眾的供養不論葷素一概接受。
Vladimir Sladek©123RF.COM
Aleksandra Golubtsova©123RF.COM
五、
《法華經》、《楞嚴經》、《華嚴經》並稱佛教的經中之王。
其中《楞嚴經》說:「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
從經文的內容我們能知道,當時佛陀及諸比丘接受民眾供養所食的肉類,都是佛陀運用神通所變現,並非真正具有生命的動物。若從這個角度來看,怎能說佛陀沒吃素?其實,佛陀在六年的苦行裡,日食一麻一麥,其飲食方式就是素食。
六、
只要是佛教徒,都知道佛陀在晚年曾連續頭痛三天。原因是過去世佛陀在當小朋友時,村裡的民眾抓到一尾超大的魚,那時他年紀小一時好玩,就敲了這條大魚的頭三下。這條大魚就是後來轉世成為滅釋迦族的琉璃王子。琉璃王子滅釋迦族有近因及遠因,遠因就是在過去世,村民們不但宰殺了這條大魚,還對池塘裡的小魚趕盡殺絕。
我們都知道,琉璃王子滅釋迦族對當時佛陀的內心造成非常大的衝擊……以這件事情和「因緣果報」來說,你覺得佛陀的本懷是希望大家吃素不殺生,還是鼓勵大家吃肉而殺生呢?
七、
在《阿含經》裡記述,提婆達多故意主張五項苦行--終身乞食、終生穿著糞掃衣、終生露地而坐、終生不食酥鹽、終生不食魚及肉。他藉由倡議這五項苦行,來與佛陀的僧團做區別,想要爭取佛教僧團的領導地位。
其實,若有人贊成這五項全部的主張,才算是提婆達多的信徒。並非只要主張素食的人,就意謂著贊同提婆達多的行為。倘若事情要講成這樣,六祖慧能、馬祖道一、印光大師、弘一法師.....皆是素食者,每位高僧豈不含冤莫白?
提婆達多這件事,印順法師的觀點是:「而佛陀不贊成,非不贊成不食魚肉,實反對提婆達多不合中道之絕對的偏激苦行……」
我個人的觀點也是這樣。
《阿含經》談到提婆達多之事,有時會被一部分的南傳佛教徒拿來做為批評北傳佛教徒吃素的理由。殊不知在大乘經典中,有約四十部經佛陀都宣說要吃素。請自行上網http://book.bfnn.org/books2/1863.htm
八、
在南傳佛教中也有提倡吃素的僧團,例如佛使比丘所著的《現代佛教的醒思》附錄第92頁裡提到:「佛法中心為一森林道場的模式,大雄寶殿以一片樹林與一尊露天佛像構成,是大自然的佛殿;宿於其內的比丘沙彌們,每日例行托缽乞食--日中一食,吃的是全素;住的是無門無窗的茅棚,身上穿的則是三件僧衣。」
由上可知,提婆達多的事,是被部份的南傳佛教徒曲解其意了。
byvalet©123RF.COM
vilainecrevette©123RF.COM
九、
你說「難道吃素就可以避免眾生被殺害嗎?」
當然可以,絕對可以!例如大家若不吃雞肉,自然不會有人拿著數千萬的成本去養雞,雞也就不會到最後被屠宰。光台北市一個彈丸之地,一天之內就吃掉十二萬隻雞,平均每一小時就有五千隻雞喪命,因此不可能說吃素和避免殺生無關。
《大乘入楞伽經》:「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同罪。」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沒有吃魚,就不會有一個職業稱為漁夫常常出海捕魚,這是需求與供給的問題。
十、
你說「就佛法而言,吃素是有問題的,因為正統的比丘與比丘尼是要乞食的。」關於這一點,我並不太認同你部分的用詞。
比較正確的用詞應該是「南傳佛教的比丘與比丘尼是要乞食的。」或「原始佛教的比丘與比丘尼是要乞食的。」
若自稱「正統」,別人無形中就被擠到「不正統」,過去的軍閥割據不是這樣才烽火連天嗎?歷史可以引以為鑒。
就佛法而言,吃素不會有問題。怎麼說呢?因為情況只有以下四種:
若村民所供養的全是肉食--這不會有問題。
若村民所供養的少素多肉--這不會有問題。
若村民所供養的少肉多素--這不會有問題。
若村民所供養的全是素食--這不會有問題。
我們非常尊重「南傳佛教的比丘與比丘尼是要乞食的。」
在《賢愚經》<阿輸迦施土品>裡有提到阿育王在過去世,當他和一群玩伴在路上用泥巴玩辦家家的時候,佛陀與阿難正好要入城托缽而遇見他們。當時阿育王仍是個很小的孩子,由於見到佛陀相好莊嚴,心中升起恭敬之心,於是取出辦家家遊戲中的穀子來供養佛陀。佛陀下缽低頭受土,接著吩咐阿難把泥巴塗抹在佛陀的居住處。回到精舍阿難辦完此事,這時佛陀預言這位小孩在佛陀涅槃百年以後,將轉生為一國之君,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阿育王。
透過托缽乞食,讓民眾可以有植福及親近善知識的機會。在這個過程,僧侶是處於較為被動的角色,大致上民眾供養什麼,僧侶就歡喜接受什麼,以成就功德與廣結善緣。
至於吃不吃素呢?若村子裡的信眾普遍少肉多素,所供養的飯菜自然就少肉多素。若信眾普遍只吃素食,僧侶外出托缽自然就全是素菜。北傳佛教徒都明瞭南傳的比丘及比丘尼日中一食是位於被動模式,吃什麼是由信眾的想法來決定。
十一、
你說「離開貪愛、瞋恨、愚癡才是唯一的目標。」這句話我也覺得用詞不當。
如果是「離開貪愛、瞋恨、愚癡才是最重要的目標。」這樣就沒什麼問題了。因為講「唯一的」,好像就變成其它事再也不重要。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我自己也學佛多年,雖然馬齒徒長,但有一點小小的心得,也就是「人乘」若做得不好,就不用奢言達到「佛乘」。把目標拉得很遠大,而能力所及的善行卻不實踐,這樣不會是真功夫。畢竟在家眾的生活並非深居山林,同時也不是經常處於閉關狀態。
佛教不離世間,很多事項佛教徒仍要去做。例如在馬路上不隨意按鳴喇叭、樂於助人、敬業誠實……種種美德都是修行的一部分。用佛教名詞來說,就是「六度萬行」。
至於,要不要做一個素食主義者?
有時候,我們應該聆聽一下圈外人的觀點,例如閱讀《世界蔬食語錄》。在這個語錄裡的人物,有科學家、醫師、運動員、影星、音樂家、畫家、作家、動物權人士、一般普通民眾……看看他們所說的有沒有道理。
若說得很有道理,而且人家也都能做到這樣的善行,身為一個懷抱「自覺覺他」使命的佛教徒,你能說吃素會有問題嗎?
十二、
你說「吃素對世間人來說可能是重點,但對佛教而言是戒禁取,是錯的。」這段話我也有不同的看法。
「戒禁取」是指「執著對解脫無益的戒律、儀式或苦行以為有益,以為這樣才能獲得解脫。」
在古代,有人認為學狗叫可以消滅來世當狗的業障,於是就認真努力學狗叫,實際上這對來世會不會投胎為狗完全無關,類似這種事才叫「戒禁取」。
吃素與修行成就是否有關聯?
雖然人不能單靠吃素就獲得解脫,就如同牛羊餐餐吃素不能解脫,但吃素與修行成就是有關聯的。《梵網經》:「若佛子。故食肉。一切眾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
靈巖山寺的妙蓮老和尚就說:「佛弟子聞了佛法要覺悟、要依佛法修持,不要讓吃肉的業習障蔽自己無法往生西方,那真是可怕的冤枉,要快速改進。」
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無法捨離肉食美饌,也就無法超越欲望。
三毒是「貪」、「瞋」、「癡」。若佛教徒迷戀肉食料理,便是一種「貪」;覺得讓自己吃得開懷比動物生靈受任何苦痛還重要,是不是一種「癡」呢?
另外,殺生吃肉雖與「瞋」看似無關聯,但要吃肉就要以暴力強奪動物的性命,全世界找不到幾種恨是比「自己的命被消滅而且身體還被吞食之恨」更大的了。
由此可知,縱使在食用者的心裡沒有產生瞋心,不過卻造成廣泛生靈起了無比的瞋恨。慈濟證嚴法師也曾在書上開示:「人類為滿足口腹之欲,殘害眾生性命,而牠們與人類一樣具有靈性,既被殺,必含怨,有怨必有報,因果輪迴、冤冤相報即化為刀兵劫難,致使人類自相殘殺。所以,天下的戰亂災厄如何能平息呢?」
因此我無法理解,佛教徒鼓勵別人吃素怎麼就犯了「戒禁取」呢?假設南傳佛教不認為勸人行善是犯了「戒禁取」,吃素是一大善事,因為素食主義背後的意涵就是愛護地球、拯救生靈、長養慈悲、保護森林、民眾得到健康、政府節省健保支出,另外還為這顆星球節省穀物、地力、石油、水資源……所以當然鼓勵他人素食也就不該被認為犯了「戒禁取」。
kuningaskotka©123RF.COM
andreanita©123RF.COM
十三、
五戒的第一項是不殺生。所以,佛教最重視的戒律就是「不殺生」。
但我們也知道,一位在家居士守「不殺生」戒,是不一定要吃素的。
然而若有機會,只要找一群小朋友來問:「如果有人說他不殺生,可是有一天,他由於想嚐好吃的東西,因此他就去買了別人殺好的豬寶寶回家烤來吃。你們覺得這個人有說話算話嗎?」
小孩子的心思最單純了,他們不會去想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只會直接地回覆真實的答案。
如果五戒的第一項是「不殺人」,那在家居士當然不必吃素。但五戒的第一項卻明明白白揭示「不殺生」,而每個人都知道要吃肉就必須殺生,所以「嚴格來講」,這豈不是產生了矛盾?
我們暫且來看基督教。創世記九章3-4節:「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菜蔬一樣。惟獨肉帶著血,那就是牠的生命,你們不可吃。」
試問「嚴格來講」,天底下有哪塊肉可以不帶著血呢?牲畜縱使再怎麼放血,也不可能把肉中的血放乾淨,尤其是毛細血管、靜脈及器官。
然而,宇宙中的聖者是不會自相矛盾的。佛教沒有矛盾,基督教也沒有矛盾,端看後世跟隨的弟子是想從嚴解釋或從寬解釋。真理本非那麼難以理解,至於能否付諸實踐,則又是不同的課題。
十四、
直至現在,仍有許多人說佛陀允許大家吃三淨肉,其實這是錯誤的。
所謂三淨肉:我沒看見牠被殺時的情景、我沒聽見牠被殺時的嚎叫、這隻動物並非專為我而殺。只要符合這三個條件的肉,就可以吃。
三淨肉在許多經典裡,早已被佛陀明確地禁止了。例如《大般涅槃經》:「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也。迦葉。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獅子已。眾人見之聞師子臭亦生恐怖。」
在這部經,佛陀同時也提到,連自然死亡的動物都不准吃。
當初佛陀制定「三淨肉」,是讓一時無法捨離肉食習慣的弟子有個緩衝,希望日後他們能漸漸禁斷所採取的權宜做法。
此外,若說三淨肉可以吃,以現代物流這麼發達,每一家生鮮超市所賣的肉,何者不是三淨肉?三淨肉在古代農村社會有一定的約束意義,但經過時代變遷,如今已幾乎失去約束作用,情況反而變成人們要吃到「非三淨肉」還有點難,除非蒞臨現宰的山雞店、羊肉店或海產店才有辦法。
十五、
「佛教徒若常勸人吃素,會讓人不敢信佛教。」我不認為這樣的講法是正確的。要不然,對吃素更嚴格的一貫道為何會興起呢?
一貫道的道親,只有在「吃蛋」比佛教寬鬆。他們信徒吃素的比例,目前是比佛教高很多的。
拿別的事來舉例。假設有人一直對你推銷保險,然後一繳就是要二十年,你也會受不了的。倘若我們剛好是壽險公司的從業人員,就好比我們自己是茹素的佛教徒,要向人傳遞什麼訊息本來就要看因緣條件是否契機。總之,事情並非只要佛教徒不勸人吃素,學佛的人就可以滿天下了,不是嗎?
還有,佛教徒本來就不一定要以宗教的名義去鼓勵他人素食,這就像如果想勸朋友不要賭博,也不一定要以宗教之名。看什麼方法可能比較有效,就選擇適當的方法。
Alberto Loyo©123RF.COM
Nikolay Stoimenov©123RF.COM